我的图书馆

首页>青图动态

“青年的理想应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融合”读书交流会如期开展

  • 发布时间:2018-05-14 10:14:52
  • |
  • 作者:武汉市青山区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1622次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年传承家国情怀、书香文化,建设美丽青山、书香青山。5月6日,青山区图书馆、青山青读书会联合青和居青年空间举办“对话青年理想”读书活动,特邀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湖北省签约作家、“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汪忠杰作专题报告。20名热爱阅读的青年会员来到现场,汪教授对厚重的楚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她以书里书外的湖北人的故事,与青年们分享青春梦想。
20名青年分为两组,确认队长和队名,比赛进行“成语接龙”,现场气氛活跃,青年们互相认识交流。
汪老师一开始跟青年们谈了“理想”这个话题。她认为,青年的理想应与社会发展趋势相融合:

首先,是政治制度趋势。当前我国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会一直向最终实现社会主义而发展。人生理想要与国家的政治制度相融合,否则举步维艰。

其次,是经济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物质的要求日益增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贫富极大不均。人生理想不能局限于对物质层面的追求,因为追求物质没有止尽,无法满足,也与将来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符。我们应当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

最后,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工业革命取代了体力劳动,智能化也逐渐开始代替脑力劳动。阿尔法狗对战人类围棋,4局三胜。深圳启动800辆无人驾驶公交车,正取代公交司机。因此,青年理想的设立要考虑科技的发展。

《我的外公  文侠》书中写到:外公曾经是地主家庭出身,去了北大上学,学习了共产主义知识。外公学成回到家乡后一心想开办新式学堂,不教四书五经,改教新兴文化,并且免费开学。一开始,外公的家里不同意花钱开设学堂,外公心一横跟自家兄弟分家,把分得的家产变卖,只留了几亩地,卖的钱开了学堂。学堂开了,但农村的孩子要帮忙干农活,家里不同意出来念书,外公又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最后终于开成了新式学堂。汪教授用外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怎样根据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来设立并实现人生的理想。
青年提问:在追求理想的时候,如何去梳理和坚持政治趋势?
汪教授:梳理政治趋势需要依靠理性来把握,确实不容易。像我的爷爷那样,想为后人留家产,是源于血脉的人性,人性是感性的,而感性多了会阻碍理性的分析。把握趋势我认为主要依赖两点:一是,多读书。要有认知和辨别事物的能力,要多读理性的东西,像哲学这类的书籍。二是,多实践。要扩大见识,要去看各种职业,去尝试各种工作,事物是发展的,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总结这两点,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青年提问:您为什么要将您的外公称作“文侠”?
汪教授:确实,没有“文侠”这个词语。我的“文侠”是相对于“武侠”而言的。首先,我的外公是个文人,有知识有文化。然后,我的外公他骨子里有侠气、侠义,他把自己的几亩地租给其他贫苦农民,分文不收,就只摘他们的菜吃;他侠骨柔情、肝胆相照,年轻时对自己的书童都称兄道弟,对他人都很好;他有一副侠义心肠,变卖家产,免费开办新式学堂。所以,我结合这两个字,称他“文侠”。
青年提问:您怎么区分理想和信仰这两样东西?
汪教授:我认为,理想是个人化的,具有个性的,每个人的理想都是不一样的。但信仰不同,信仰是群体的共同定势。外国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但我觉得,不是的,中国人有信仰。中国人最信仰的是祖先、是家族。祖先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是很大的。过去有宗祠、有祖庙,每年要祭祖,仪式繁琐也盛大。其次,中国人信儒教,儒教讲秩序、讲入世,告诫世人为人处世的规矩。再来,中国人信道教,道教讲出世、讲顺其自然。总体说来,中国人其实是以实用主义思想为准的。
活动最后青山青读书会郑会长给在场的青年们做青春寄语:
成为有理想的人需要两个要素,一个是书籍,一个是朋友。我们需要一本励志书来激励自我奋发图强,不断前进。我们需要朋友去融入,去获得信仰,当我们有了信仰,无论别人说什么都不能影响我们对理想的坚持和追求。
会有朋友发现读书会来了一位与众不同的特别来宾。对,她就是5年级的桐桐。昨天是桐桐的生日,听说妈妈要来读书会,毫不犹豫地跟着来听。瞧,她听课多么认真啊!
会后她抱着汪教授亲笔签名赠送给她的书和汪教授亲密合影,笑得合不拢嘴,似乎在说:这个生日过得真有意义

20180514152045.jpg